2017考研教育学要点:外国教育史部分(2)

点击数:690 | 发布时间:2025-06-05 | 来源:www.uhgtm.com

    1、古风年代的教育

    1.斯巴达教育––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专门以军事练习为其中心内容,非常不看重进步人的智慧和才能教育过程:①7岁以前主如果家庭教育②从7岁至十八岁,儿童进入军营式的国家的教育机构体操场同意“五项竞技”、神话、传闻等教育③从十八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中一年级级的教育机构–年轻人军事练习团埃佛比同意合法的军事练习④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同意实战练习,派往边境⑤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教育的特点为:①教育具备阶级性②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受统治阶级的控制③片面看重道德和军事教育,忽略常识文化的教育④看重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培养为身心和谐进步的公民教育过程:①7岁前,儿童在家里由爸爸妈妈养育②7岁将来,女生留在家里由妈妈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男生7随后则开始进入弦琴和文法学校学习③到十2、三岁左右,公民子弟体操学校学习“五项竞技” ④从18~20岁,年轻人进入年轻人军事练习团,同意军事教育⑤到20岁,经过肯定的仪式被授与公民称号教育特征:①教育具备阶级性2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进步的人③既有公共教育也有私人教育,看重国家和私立教育的进步④不看重女子教育

    2、古典年代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作为智者派一同的思想特点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代表人物为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普罗狄克斯、安提丰、希比阿斯、克里底亚等

    2.“智者派”的教育贡献––早期的人文主义有教无类,学术自由,扩大了教育对象,推进了文化常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流动以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的,智者们最为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得到的常识和政治常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确定了教育内容和方法,最早确立了“七艺”中的前三艺,即修辞、文法和辩证法,同时也引发了西方教育界长期的关于教育形式论和实质论之间的争论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工作的职业化智者对希腊教育思想的进步所作出的贡献尤为突出,在智者教育思想中已经包括希腊全部教育思想进步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3、希腊化年代的教育变化主要表目前以下诸方面––①希腊,尤其是雅典的学校教育规范,广泛地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广大区域,从而对这类区域的教育进步起了积极的推进用途②文化和教育中心的转移: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③希腊的初等学校发生蜕变④中等教育也面临衰微,偏于常识教学,忽略体育和美育⑤高等教育得到明显的进步,除去柏拉图的阿加德米、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和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外又出现了很多新学校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教育目的论:倡导培养治国人才治国人才需要要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质常识2.德育论:提出“常识即道德”的命题,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是培养道德,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人具备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四种美德,并且由此提出了“德行可教”的倡导觉得常识教育是培养道德的主要渠道3.智育论:强调治国者需要有广博的常识,将天文、几何和算术等实用课程纳入教学体系4.“苏格拉底办法”:又被叫做产婆术,是一种对话式教学办法,它并非把学生所应了解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物开始,经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法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探寻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包含步骤为①讽刺②助产术③总结④概念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1.“学习即回忆”:学习并非从外面得到什么东西而是回忆灵魂中已有些常识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构建了一个培养哲学王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阶段,觉得教育应由国家控制,国家应该创办婴幼儿教育机构,对儿童进行公养,其主要内容是游戏、讲故事等初等教育阶段,主要以情感教育为主,看重德育和美育,他对体操和音乐尤为看重高等教育阶段,分为意志教育阶段、进步智慧阶段、继续学习阶段和哲学王阶段特征为①以英才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国家领袖为最后目的,是一种领袖教育②实行严格考核,层层淘汰规范,以保证少数德、智、体各方面都极出色的人成为最高统治者。
    3.柏拉图的历史地位:①他看重早期教育,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思想,具体论述了婴幼儿教育的有关问题,如儿童游戏,选择童话教程的重要程度等,也是第一个提出优生倡导的人②他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女子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近代女子教育的拓展提供了借鉴依据③他提出了广泛的教学科目,确定了后“四艺”,和智者“三艺”合为“七艺”,“七艺”作为教学内容支配了欧洲中、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他还具体提出了各门学科有哪些用途④他所创办的学院阿加德米开创了西方高等教育的传统,对后世的高等教育有不可磨灭的启示用途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1.灵魂论与教育:觉得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以其灵魂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和智育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进步的自然顺序,觉得儿童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7岁为第一个阶段,7-14岁为第二个阶段,14-21岁为第三个阶段,在不一样的阶段中,儿童成长的中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进步顺序的教育家,他初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2.教育用途论: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原因即天性、习惯和理性。看重天性、培养好的习惯,并经过教育进步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好德行的人3.论德智体美和谐进步的教育:①在儿童教育中,需要第一练习其身体②需要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③觉得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实质生活的需要④和谐进步教育的核心是音乐教育。
    更多详细情况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要点之教育史部分大全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